图片来源:本报客户端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最近,一家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“买不到柜台”引起关注。据报道,这个老年用品小店,系首华物业接管信建里小区后,整合闲置资源打造的养老服务驿站。在这里,从“篦子”到“酒提搂”再到暖瓶塞,各类适老用品琳琅满目,价格还不贵,很受老人欢迎。
时下,物质生活极大丰富,尤其随着网购渠道四通八达,日常采买越来越方便,几乎“随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”。可不容忽视的是,在工业化、标准化生产浪潮下,一些老年人的购物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,甚至还被不同程度忽视了。就老年人购物习惯来说,尽管网上东西包罗万象,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连智能手机都还玩不太转,更别提网购了;另外老年人过日子普遍仔细,一些针头线脑的小玩意儿,本来就不贵,从网上买并不值当。可以说,线下购物虽然更对老年人胃口,可东西杂、利润低,综合性的“老年用品”店本就不多,市场更没有动力专门提供。一来二去,老年人买不到适老物件儿,就成了现实问题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这家由物业开设的“买不到柜台”,专门提供老年人不好买的物件儿,有效化解了“银发一族”的购物痛点,本身就是一个信号,提醒我们看到老年群体的需求痛点。诚如业内人士所言,做老年人相关服务不容易,他们的要求有很强的个性化,也很怕多花冤枉钱。市场选择固然讲究商业逻辑,可针对“无形之手”不愿提供的部分,相关方面不妨主动出手、积极补位,填补这些市场空白。比如,联合街道、物业等相关单位整合资源,将方便购物纳入养老服务整体统筹;比如,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加入进来,探索共赢之道,等等。不断开动脑筋,坚持问题导向,积累更多可复制的经验,就能为“买不到柜台”开在更多老年人家门口创造更多可能。
从更大视野看,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生活需求,也是适老化社会建设的一部分。如今,北京已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,预计2035年,全市老年人口将接近700万人。“银发浪潮”快步走来,如何构建一个无障碍、有温度、有尊严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愈显迫切。从推出“父母食堂”、更好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,到对公共设施进行适老升级改造、尽可能消弭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“数字鸿沟”,再到开设老年大学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,本市推出了一系列适老、助老实招,受到广泛好评。在此基础上,瞄准痛点继续发力,用心开办更多“买不到柜台”,循序渐进地填补城市服务的空白,这既是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生动体现,也是城市文明的应有之义。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。每个老人都曾为社会付出过青春汗水,每个人也都有变老的那一天,关怀老人其实就是关怀我们自己。公共服务要给力,社会参与要积极,让老年人尽享夕阳红,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有温度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评论员 雨馨
流程编辑:U016
版权说明: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漫画、视频等内容。
未经许可即使用,或以此盈利的,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,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如遇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联系方式:takefoto@vip.sina.com
X 关闭